中房报·本地快讯
A+
“以房养老”怎么就成了“钱房两空”?

2022-08-09 11:36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不断增大,诈骗分子纷纷把魔爪伸向了防范意识较为薄弱的老年人群体,编织各种花式骗局,从几万元的保健品到几十万元的防癌药、干细胞冷冻技术,再到价值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的“以房养老”。稍不留神,不仅养老钱进了骗子的口袋,还可能失去房子又背上巨额债务。

近期,静安法院审结的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受害者绝大多数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人均损失金额高达几百万元。殊不知当初骗子口中的“以房养老”换来的却是 “真”抵押房产。那么这些老年人如何一步步陷入骗子的圈套呢?

基本案情 

2015年,沈某开了一家金融服务公司,伙同顾某、许某等人开展金融相关业务。但实际上,他的业务模式基本类似“庞氏骗局”,即拆东墙补西墙,利用新投资人的钱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收益,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只是沈某的金融服务公司噱头包装得更为巧妙,目标人群定为老年人。

以下为沈某与孙阿姨的对话,以诱饵一步步获取老人的信任,骗取钱财。

沈某:“孙阿婆,我们公司的投资项目回报高,风险低,您看现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还不趁这个机会多赚点养老钱呀”。

孙阿婆:“可是我身边资金不够”。

沈某:“可以抵押房产贷款呀,现在国家政策鼓励以房养老,我们公司可以代为办理抵押手续一条龙服务”。

孙阿婆:“贷款有利息的,太高了我付不起”。

沈某:“孙阿婆,资金你不用担心,我们公司承诺替您按月还贷款,除此之外您每月还能拿额外收益哦”。

孙阿婆:“那房子抵押了我住哪里呀?”

沈某:“抵押房产并不影响居住,您尽管自住”。

孙阿婆就是受害者中的典型代表,沈某、顾某等人在取得了孙阿婆的信任后,便开始通过“高额回报”“稳赚不赔”“以房养老”等给孙阿婆洗脑。孙阿婆对此很心动,想着如果就用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做投资,不仅能多赚些养老钱,还能减轻子女的负担,于是便欣然同意,签了一大堆文件,将自己的房屋抵押了出去。刚开始几个月,孙阿婆的确按月拿到了几千元的收益,她不禁沾沾自喜,还把这个赚钱的好途径介绍给了自己的亲戚朋友。但好景不长,不到两年,孙阿婆投资的理财项目就暴雷了,她抵押房子获得的400余万元贷款打了水漂,居住的房子因还不出贷款要被收走,悔之晚矣。

经审理查明,沈某等人犯罪金额达2.98亿元,其中,1.68亿元无力归还。最终,主犯沈某因犯集资诈骗罪被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顾某、许某等人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上海静安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四个月至三年六个月不等刑期,并处罚金。

以房养老”诈骗招数

该案“以房养老”诈骗模式,与其他骗局类似,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实施骗术,总体而言分为以下三个招数:

第一招 承诺高额利息回报

公司以投资进口奶粉、粉煤灰再利用等高端项目为名,通过发传单、熟人介绍等方式,承诺高额固定年化收益,以此向老年人吸收资金。

第二招 怂恿抵押房产套现

对于那些手头并没有多余闲钱的老人,公司又推出一款“以房养老”的理财项目,首先让老人们将自己的房产抵押套现,免费提供代为办理抵押贷款手续服务,随后将老人们所获贷款出借给沈某等人以获取收益或者购买理财产品。

第三招 夸大包揽房贷利息

针对那些对于房屋抵押贷款谨慎的老人,顾某等人更是亮出杀手锏,不仅承诺替这些老人支付房贷,而且每月还能额外付给老人们一定的收益。老人一听,自己一分钱不用出,房子还是自己住,贷款利息也不用付,每个月还有额外的收益,老人心中仅存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突破了。

法官提醒

天上不会掉馅饼,抵押房屋生钱须谨慎!

老年人要树立防范意识,平时多关注社会新闻,了解投资理财知识,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去正规金融机构,警惕“高息零风险”理财项目。特别对于“以房养老”这样涉及巨额资产的抵押处置及投资时,应多与子女家人沟通商量,防止上当受骗,“钱房两空”。

来源: 上海静安法院 作者:龚正
编辑:本站编辑
标签:以房养老,钱房两空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